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
学历就是车票,
有些人是坐卧铺来的,这就是985;
有些人是坐硬座来的,这就是本科;
有些是站票,这就是大专。
下车了找工作,
老板谁管你是坐什么票来的啊?
小编想告诉大家,
老板不仅会查你的车票(招聘门槛985/211不少),
而且车上跟你同一档次座位的人,
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脉!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考研名师张雪峰怒怼马丁的一段视频。
北上广这种中国超级城市,她所拥有的平台等级是绝对优于其他城市的。所以可想而知,如果你在北京的一所211、985上学,那么你接触的很可能就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导师,就算老师不是顶级的,但你有大把的机会去接触顶级。这在日后的工作上更是如此。
所以,张雪峰说齐齐哈尔大学不是在黑这所学校,而是现实。确实不会有世界500强企业去招人,不需要啊!北上广差不多就招够了。所以,你连500强的门都没敲到,还谈什么工作中锻炼?你在500强企业里有机会和顶级业内人士接触,你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这是锻炼。你去搬砖,这也是锻炼。这两种锻炼环境,一年后,两者的工作薪资、眼界、思维就天差地别了。
每当毕业季到来,如果你是普通高校的学生,会发现,一些好的企业根本都不会去你的学校开宣讲会,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的话,你需要去往一个个大城市,或者重点高校去投简历,有时候还会受到各种歧视,而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只需要在学校里等着,就会有很多名企的工作机会向他们招手,这就是区别。
有机构曾制作过一份“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大学排行榜”。结果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公司会选择到国家985、211工程大学进行校园招聘,非重点(二本及以下)的高校只有不足10家百强企业会进驻。
名校和名企之间总是有一个“门当户对”的对接,非名校“出身”的学生找到好工作总是更难。
一张高校文凭,不能保证你站在事业或人生的顶峰,但是,它足够能保证你在谷底上方。
其实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收入
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好大学工资明显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而且好大学毕业生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普通大学毕业生相对多一些。
当然,大部分企业并不以学历定岗,而是从员工创造的效益出发。核心观点:周围的人和大学氛围影响你的一生
大学优劣程度:985>211>一本>2A>2B>3A≥3B。
主要差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1.教学资源
毫无疑问,985院校是在所有层次学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顺序,无论是教研实力还是校园环境,最直观的表现可以查询各学校简介里拥有多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等等,还有博硕士点的数量以及图书馆的藏书量。
2.平台不一样,眼界不一样
学校越好,举办顶级学术活动越多,学校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机会同样也越多。
3.学校不一样,氛围不一样
能考进越好学校的等于高考分数越高,这说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对较高,要不就更勤奋和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总得来说综合能力更强。
你大学四年周围的人以及学习氛围会对你的影响很大。
可能很多人说大学里逃课打机颓废每间学校都会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越好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4.学校不一样,你结识的人脉不一样
对你未来的帮助也不一样,这点在你将来步入社会可能体会更深,更好的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普遍平台更高,所以可以获得的校友资源也更多。
5.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不一样
到你毕业出来找工作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就是认定非985、211的不要。
举个栗子:企业招聘一个人,有十位毕业生面试,五位985、211和五位双非,在第一轮大部分HR想都不会多想,直接就筛掉后五位了。
虽然都说现在人人平等,但记住:平等不是完全对等,其实这个社会很容易潜移默化地给人划分阶层的,或以权力,或以金钱,或以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