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 微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专升本考试网
热搜: 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嘉兴学院  真题电子档 
微信号:zjzsbkscom
QQ:1540848519
网站首页
普通升本
招生简介
招生政策
招生计划
专业分类
历年分数线查询
考试大纲
资料下载
辅导教材
专升本辅导
升本常识
自学考试
自考简介
专业计划
报考简章
网络课件
主考院校
考试大纲
成人考试
考试简介
招生政策
报考简章
英语等级
英语AB级
英语三级
英语四级
英语六级
公共英语等级
社会考试
计算机等级
普通话等级
教师资格证
其他等级
辅导培训
英语三级考试
升本教材
三贤辅导
公益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通升本 » 专升本辅导 » 正文
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21篇必背课文解析——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发布日期:2018-12-04 阅读:1390

 核心提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的必背课文之一,这篇词通常以填空默写的形式考察,这里三贤君给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的必背课文之一,这篇词通常以填空默写的形式考察,这里三贤君给同学们一个有关此词的作者文学常识与诗词鉴赏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作者介绍

苏轼,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中子由是作者的弟弟,名为苏辙,他和苏轼及他们的父亲苏洵并称文坛“三苏”。许多词作奔放豪迈,慷慨激昂,南宋辛弃疾等人得以继承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水调歌头》等。

SUSHI.webp

写作背景与感情基调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考点都在这咯

诗词鉴赏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
11.webp

标签:
您可能还喜欢
热门资讯 更多>>
在线问答 更多>>
  • 问:专升本填报的专业 可以调剂么[03-01]
  • 提问人:  
  • 问:您好,请问升本之前是学前教育专[03-01]
  • 提问人:nana  
  • 问:老师,您好,请问专升本志愿是考[02-25]
  • 提问人:  
  • 问:我大专学的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02-23]
  • 提问人:学习  
最新资讯 更多>>